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,特级毛片免费看软件,国产成人精品AAA,精品99国产视频,女人与牲口性恔配视频免费

2019秋冬種怎么做?看這里!


全國秋冬種生產大幕已經拉開。近日,農業農村部部署全國秋冬種工作,力爭冬小麥面積穩定在3.3億畝以上,冬油菜面積穩定在1億畝以上。

根據今年氣候特點和生產實際,農業農村部相關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,研究提出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。冬小麥、冬油菜該怎么種?怎么管?請看專家組的意見。

油菜

(一)因地制宜,適區選用良種。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及種植制度等情況,在機械化生產前提下,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區域的高產、高油、適宜機收的油菜品種。其中:長江中下游產區連續多年菌核病高發,尤其注意選擇抗菌核病的品種;西南地區是根腫病發生區域,注意選擇抗根腫病的新品種,采取推遲播(栽)期和土壤改良,減輕根腫病發生;長江下游地區應選用耐遲播、抗菌核病的高產高油新品種。稻油二熟制直播油菜應選用高產高油、抗倒抗病的中熟油菜品種;中南地區稻稻油三熟制直播油菜和云貴高原早熟油菜,應選用抗病抗倒極早熟油菜新品種;旱地油菜應選用豐產潛力大、抗倒、抗病的油菜品種。

(二)搶墑播種,提高播種質量。氣象部門預測,今年秋播期間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降水可能持平或偏少,中南地區、云貴高原油菜產區可能偏少2-5成,氣溫也可能比往年偏高。各地要抓住水稻收獲土壤余墑或降水前后的有利時機,加大20%的播量,及時搶墑播種并覆土保墑。

(三)農機農藝融合,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。推廣應用油菜聯合播種機、播種無人機、植保無人機、聯合收獲機等新型裝備,加快推進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。大力推廣土壤適墑管理、增加種植密度、緩控釋全營養一次施肥、種子包衣、種肥同播、無人機飛防等油菜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,實現農機農藝融合,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,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油菜單產水平和效益。

(四)科學施肥,促進化肥減量。推薦選用油菜專用緩釋肥,一般無需追肥。根據前茬土壤肥力和產量目標水平確定施肥量。一般稻田油菜每畝基施專用緩釋肥40-50公斤,旱地油菜和三熟制油菜每畝基施35-40公斤。

(五)防病抗災,保障高產穩產。一是開好“三溝”。做好廂溝、腰溝、圍溝“三溝”配套,及時排澇防漬,低洼田、冷浸田還要增加排水溝渠深度,消除漬害脅迫。二是防秋冬病蟲草害。采用乙草胺封閉除草或油菜選擇性除草劑苗期除草;對未包衣和拌種的種子,出苗后及時噴施藥劑防治菜青蟲、蚜蟲和跳甲。三是安全越冬。部分早播油菜冬前長勢可能偏旺,應減少追肥用量并噴施生長調節劑控制旺長,防早薹早花;早薹早花的田塊可結合“一菜兩用”技術,采摘菜苔增加收入。四是強化“一促四防”。針對菌核病逐年加重趨勢,可用咪鮮胺或多菌靈等藥劑與磷酸二氫鉀、水溶性硼肥進行混配,在抽苔—初花期進行葉面噴施。

(六)拓展用途,提高綜合種植效益。積極推廣油菜多功能開發利用技術,實現“一菜多用、一種多收”,提高種植效益和農民收入。一是大力發展觀花油菜。在城郊及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,通過種植不同花色品種、設計景觀圖案、延長花期等方式,發展觀光旅游、休閑農業、養蜂產業。二是發展綠肥油菜。選擇營養生長旺、莖葉產量較高的品種,每畝500克直播,終花期將油菜粉碎翻壓還田。三是推廣“菜油兼用”。選用易攻早發、再生能力強的優質高產偏早熟品種,早播早栽,摘取主莖頂端15厘米左右的菜薹作蔬菜,增加菜苔收入。四是推廣飼料油菜。宜選用硫苷含量低、蛋白質含量高、青飼產量高的“雙低”飼料油菜品種。

小麥

一、秋冬種技術

(一)品種選擇。根據當地氣候、土壤、地力、種植制度、產量水平和病蟲害等情況,以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抗逆為目標,按照“品種類型與生態區域相適應,品種產量水平與地力水平相匹配,早中晚熟品種與適宜播期相結合,品種抗性與氣象及生產條件相協調”的原則,做好品種布局,因地制宜選用品種。

(二)播前準備。一是及時騰茬。旱茬小麥生產區要及時收獲前茬,確保小麥適期播種。稻茬小麥生產區要千方百計減少遲播、特別是過遲播種的面積,水稻要開好排水溝、注意控制好最后上水時間,為小麥耕作播種創造好的墑情條件,成熟后及時收獲,防止過分“養老稻”。二是種子處理。為防控小麥紋枯病、全蝕病、莖基腐病、根腐病等病蟲害和地下害蟲,大力推廣應用種子藥劑處理特別是種子包衣技術,因地制宜、科學選藥,盡可能減少“白籽”下地。進行藥劑包衣、拌種和土壤處理時,必須嚴格按照農藥安全使用規范進行操作,或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,防止藥害或人畜安全事故發生。

(三)精細整地。一是深耕(松)。旱茬小麥加大機械化深耕(松)技術推廣力度,對連續旋耕2-3年的麥田,力爭深耕或深松一次,耕深以25-35厘米為宜,做到機耕機耙相結合。二是秸稈還田。秸稈還田要做到“切碎撒勻、草土混勻、鎮壓耙實”。玉米、水稻收獲機械要普及切碎、勻鋪裝置,碎草長度控制在5-8厘米,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,并均勻撒鋪,勻鋪不到位須人工輔助撒勻。三是適墑鎮壓。無論深耕或深旋地塊都要根據土壤墑情做到鎮壓耙實、踏實土壤,特別是秸稈還田地塊。墑情適宜時可在播種前后鎮壓,土壤過濕時應推遲鎮壓時間。

(四)精準播種。一是適墑播種。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0%—75%。若墑情適宜,可直接整地播種;若墑情不足,則提前造墑,做到足墑下種,確保一播全苗;旱地要趁墑播種;如遇陰雨天氣,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進行晾墑。二是適期播種。小麥從播種至越冬開始0℃以上積溫以550-650℃為宜,根據品種類型、墑情、天氣等因地制宜確定適宜播期。三是適量播種。要因地、因種、因播期而異,分類確定播量。一般高產田每畝基本苗為10-20萬,中產田為15-25萬。四是適深播種。堅持“適墑適當淺播、缺墑適當深播”的原則,根據茬口、墑情等條件確保小麥播種深度,防止播種過深或露籽,影響發芽與幼苗生長。五是精勻播種。大力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、寬幅條播、多程序復式作業、種肥一體化等高質量機械化播種技術,使種子分布均勻,減少缺苗斷壟、叢苗等現象,實現一播保苗全、苗勻、苗齊、苗壯。六是播后鎮壓。小麥播后鎮壓是抗旱、防凍和提高出苗質量、培育冬前壯苗的重要措施,對秸稈還田未耙實麥田以及播時未鎮壓麥田,可選用適宜鎮壓器在播后墑情適宜時及時進行鎮壓。

二、冬前田間管理技術

(一)肥料運籌。一是施足基肥。要求施足基肥,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總施氮量的50%—60%,磷、鉀50%—100%底施,因區、因地調整。提倡增施有機肥、生物肥等,擴大緩控釋肥料、專用復合肥等施用比例。二是早補苗肥(分蘗肥)。對基本苗偏少、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塊,在小麥2葉期左右及時補施苗肥。

(二)科學管水。一是因旱適時澆越冬水。黃淮、北方、西北等小麥生產區缺墑的麥田和秸稈還田、旋耕播種、土壤懸空不實的麥田,要適時澆越冬水,推廣測墑補灌技術,保苗安全越冬。提倡節水灌溉,禁止大水漫灌,灌水后及時劃鋤,松土保墑,防止地表龜裂,避免透風傷根死苗。二是開溝防漬。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麥生產區播后適時機械開溝,要確保內外“三溝”相通,注意均勻拋撒溝泥,覆蓋麥壟,減少露籽,防凍保苗。

(三)防控病蟲草害。一是春草秋治。根據草相、草齡、墑情等適期使用適宜藥劑,重點抓好冬前化學除草,要封殺結合、以封為主,在墑情適宜時、于播后芽前進行土壤封閉化學除草。二是防治病蟲害。旱地小麥和部分稻茬麥田要加強地下害蟲的防治。冬前注意加強對條銹病、紋枯病、蚜蟲等的監控,及時防治。

(四)冬前鎮壓。對秸稈還田未耙實麥田以及小麥播后未及時鎮壓麥田,冬前墑情適宜時可根據苗情選用適宜鎮壓器鎮壓1—2次,利于保水保墑,促進冬前壯苗,提高壯苗比例。特別是土壤偏旱時更需要注意。

三、冬前防災減災技術

(一)抗旱造墑播種。黃淮、北方、西北等小麥生產區秋播時若土壤偏旱,在小麥適宜播期內,應按照“寧可適當晚播,也要造足底墑”的原則,提前造墑,做到足墑下種,確保一播全苗。

(二)晚播應變播種。旱茬與稻茬小麥超出適期后晚播,可推廣“四補一促”的抗災增產技術措施。一是選用良種,以種補晚。當播期超過適宜時期后,應選用適當早熟的高產品種。二是提高質量,以好補晚。在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上下功夫,采用精細整地、足墑下種、適當淺播、浸種催芽等措施,打好播種基礎。三是增加播量,以密補晚。通常超出適期范圍后,每推遲一天播種,基本苗增加0.5萬左右,但畝基本苗最多也不宜超過預期穗數的80%。四是配施肥料,以肥補晚。氮、磷、鉀平衡施肥,促進小麥分蘗發生與根系發育,提高分蘗成穗率。五是科學管理,促壯苗多成穗。狠抓起身期與拔節期的肥水管理,促弱轉壯。

(三)壯苗防凍害。及時關注天氣變化,低溫來臨前,對播種過早、群體過大、過旺麥田,堅持控(肥水措施)促(苗情轉化)結合,采取鎮壓、深中耕、灌越冬水、噴施化學調節物質等技術措施,控旺轉壯,提升植株抗寒性,確保小麥安全越冬。

(四)南方防漬害。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麥生產區及時清溝理墑,疏通排灌水系,防止漬害。

四、小麥病蟲害防控

(一)重點地區和防控對象

黃淮海麥區:以紋枯病、根腐病、全蝕病、黑穗病、孢囊線蟲病、黃花葉病、地下害蟲和雜草為主,兼治苗期銹病、白粉病、蚜蟲和灰飛虱等病蟲害。

長江中下游麥區:以赤霉病、紋枯病、全蝕病、黑穗病為主,兼治地下害蟲和蚜蟲、灰飛虱和白粉病危害。

西南麥區:以小麥條銹病為主,兼顧白粉病、麥蚜、麥蜘蛛和地下害蟲等病蟲害。

西北麥區:以小麥條銹病、白粉病、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蟲等為主要防治對象,新疆等地要兼治雪腐葉枯病等病害。

(二)關鍵技術

1、種植抗(耐)病蟲品種。條銹病常發區:選擇種植對條銹病新小種抗銹較好的品種,成株期發病的地區可選用慢銹性品種。條銹病越夏區:在不同海拔區域,種植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小麥良種,以控制條銹病的初始菌源量。赤霉病發生區:選擇有一定抗耐赤霉病的品種,避免盲目引種不抗病高產品種,減輕后期赤霉病流行風險;胞囊線蟲病嚴重發生區:選擇種植新培育的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種。小麥黃花葉病常發區和新發生區:選擇種植對土傳病毒病較抗品種。

2、藥劑拌種。苗期病害較重的地區:可選擇使用戊唑醇、苯醚甲環唑、咯菌腈、苯醚·咯菌腈等高效懸浮種衣劑進行小麥種子拌種或包衣。苗期蟲害較重的地區:選用吡蟲啉懸浮種衣劑、辛硫磷等拌種或包衣。多種病害和害蟲混合發生區:可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復合的種衣劑或拌種劑進行包衣或拌種。條銹病越夏區及其周邊麥區:可采用三唑酮、戊唑醇等種衣劑拌種或包衣,兼治苗期條銹病和白粉病,預防后期黑穗病。全蝕病發生區:重點采取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和硅噻菌胺(全蝕凈)懸浮劑拌種或包衣。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特別嚴重的:要進行藥劑土壤處理。

3、農業措施。赤霉病、根腐病、莖基腐病以及其他土傳發生區要做好秸稈還田、精細整地,盡量深耕將玉米秸稈埋于土壤中,減少病菌基數;胞囊線蟲病嚴重發生區域或田塊,要重點推廣播種后和秋苗期鎮壓控病措施,有條件地區要結合出苗后冬灌、鎮壓麥苗。小麥條銹病越夏區要用人工鏟除和噴施除草劑的方法清除自生麥苗;播種時期根據墑情,采取適期晚播,減輕苗期條銹病的侵染,減輕苗期病害,壓低秋苗菌源量。

4、秋苗防治。根據條銹病、白粉病和紋枯病等秋苗發病情況,在病害發生嚴重時,進行打點保面。在條銹菌冬繁區,加強病情監測,對早發病田進行藥劑防治,化學藥劑可選用三唑類殺菌劑噴霧防治。在紋枯病的苗期發生區,要加強監測,及早開展防治;小麥黃矮病發生區,在拌種預防的基礎上,要注意防治苗期蚜蟲預防病害的發生,可用吡蟲啉、吡蚜酮等藥劑防治蚜蟲。

(本文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、農業農村部油料專家指導組、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、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供-摘自《農民日報》 )

聯系我們
電話:

0551-65316938

傳真:

0551-65320226

郵箱:

ahqygk@163.com

地址:

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大道98號


荃銀高科微信公眾號